台灣牙科門診鎮靜麻醉發展的感想
廖桂君醫師
早期台灣的成人牙科門診鎮靜治療很少見,牙科門診鎮靜/全麻主要應用在兒童牙科或是身心障礙患者。操作診療與鎮靜麻醉的牙醫師大多受過國內外鎮靜麻醉相關訓練,而且僅在大型醫院牙科執行,鮮少在牙科診所實施。但是,三口品牙醫集團投入成人與兒童門診鎮靜麻醉已兩年餘,不僅有受過成人與兒童的鎮靜團隊,更參考英美培訓課程,推廣4+1門診靜脈鎮靜/全麻照護模式-即包括牙醫、椅邊助理護士、流動助理、鎮靜護士加監控之口腔麻醉醫師。
儘管台、美、日之間有著特殊的歷史條件與政經關係,台灣牙醫界部份專家很早就接觸美、日兩國的門診鎮靜麻醉知識與技術,不僅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還取得碩博士學位(如:美國的羅馬林達大學牙醫學院-Loma Linda University School of Dentistry,或是東京齒科大學-Tokyo Dental College),並返台執業服務。但在美日盛行的門診鎮靜麻醉照護為何仍無法在台灣普及?可能原因包括醫療團隊對這個領域的瞭解與拿揑仍舊不足,緊急情況的處理流程亦不熟稔,更重要的是,台灣尚未建構類似美日此一專業領域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呂婷等, 2013】。過去20年來,台灣的病患意識逐漸抬頭與醫療糾紛日益增多,當曾涉獵牙科鎮靜麻醉專業領域的醫療團隊不願提供服務,民眾對此類照護知識又不足時,患者自然就不會主動要求門診鎮靜麻醉服務。
當台灣的成人手術或植牙複雜案例、行為極度不配合的小朋友、身心障礙等患者,只能選擇耗費較多的人力和物力,且僅能在醫院進行插管全麻,就容易過度耗費醫療(健保)資源,不僅違反民眾的就醫習慣,長遠來看,也不利牙科門診鎮靜的發展。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 越來越多牙醫師瞭解到為恐懼的患者提供這類醫療服務的可行性,加上醫療廠商為擴大市場的推波助瀾,民眾才從各個管道逐漸瞭解到牙科門診鎮靜照護(目前稱之為舒眠鎮靜)。因此,台灣民眾開始主動要求醫療團隊提供這項服務,換句話說,民眾對醫療需求的提升刺激了牙科醫療的發展。於是,由少數麻醉科醫師主導的醫療小組模式,遂逐漸流行於台灣的部份牙科診所。
然而,上述模式看似順利發展,但根本問題仍未解決。首先,我們已感受到民眾對此類醫療需求已大量增加,但接受過牙科門診鎮靜麻醉相關訓練的牙醫師或是麻醉醫師,仍然是少數。再者,我們不得不正視台灣麻醉醫師人力嚴重缺乏的困境。目前醫院的麻醉科醫師不僅人力有限,還需要應付醫院端各式五花八門的手術和鏡檢照護,自然無多餘的人力長期派遣至牙科診所進行門診鎮靜。這個現實會限制,甚至不利台灣的牙科門診鎮靜發展。所以,較適當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從增加牙科門診鎮靜人力著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我們借鏡英美經驗,藉由牙醫師與麻醉醫師的分工與配合、門診鎮靜專業能力的提升,和門診鎮靜認證制度的建立,當可拓展台灣的牙科門診鎮靜市場。
在人力提升部分,由於麻醉科醫師人力不足以應付牙科門診鎮靜市場的龐大需求,所以適度地培訓牙醫師成為牙科門診鎮靜麻醉的專家-即發展牙科麻醉醫師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這部分英美已有足夠經驗,可供台灣各界參考。好比,在牙醫師與麻醉醫師的分工中,門診輕中度鎮靜可由受過門診鎮靜訓練的牙科醫師操作,深度鎮靜或全麻則由受過麻醉訓練的牙科麻醉醫師或麻醉科醫師處理。至於關鍵的門診鎮靜麻醉能力提升和認證制度,則應參考英美課程規劃出一系列適用於台灣氛圍的教育訓練-內容規劃可邀請牙科、口腔外科、麻醉科、小兒科等多個領域專家共同研擬訂定。認證制度則由(民間或公營)主辦單位安排考試或評核,把關台灣牙科門診鎮靜的品質與安全。(以上內容已投稿至台灣牙醫界)
留言列表